宪法修改媒体评论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07 11:38:00
人民日报社论:为民族复兴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九鼎重器,百炼乃成。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从中央政治局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到《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从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这次宪法修改,始终贯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精神和原则,是我们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生动实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体现。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在我们党治国理政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这是我国法治实践的一条基本规律。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分别进行了5次修改。通过修改,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实践证明,及时把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上升为国家宪法规定,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成功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总纲第一条,完善国家主席任期任职制度,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这次宪法修改,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修改宪法是为了更好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的国家根本法作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我们要以这次宪法修改为契机,把实施宪法摆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为保证宪法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制度保障,把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翻开宪法序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清晰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国家根本法上留下辉煌篇章。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维护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权威地位,更好发挥宪法治国安邦总章程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越走越宽广,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华社评论员:筑牢奋进新时代的宪法根基
这是我国宪法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性时刻。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过投票表决,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人民大会堂响起雷鸣般的热烈掌声。
对我国现行宪法作部分修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大势所趋、事业所需、党心民心所向,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中央决定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目的是通过修改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提高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这次宪法修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严格依法按程序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共提出数千条建议。这是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的过程,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当代中国宪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分别进行了5次修改。实践证明,我国宪法是同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实践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又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是我国宪法发展的必由之路。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为了贯彻和体现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精神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这次宪法修改,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只有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才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以这次宪法修改为契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把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必将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光明日报社论:时代大势所趋 事业发展所需 党心民心所向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自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之日起,我国宪法就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分别进行了5次修改。我国现行宪法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制定和不断完善的,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实践证明,我国现行宪法有力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一部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的好宪法。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能更好为新时代伟业提供有力宪法保障。这次宪法修改,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总纲第一条,完善国家主席任期任职制度,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这次宪法修改,是一次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典范,必将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修改宪法是为了更好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的国家根本法作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我们要把实施宪法摆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以这次宪法修改为契机,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为保证宪法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制度保障,把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引领全体人民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国家根本法上留下辉煌篇章。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奋斗。
法制日报社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通过修改宪法,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我国的宪法就是这样一部随着时代变化、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自我完善、自我修正的法律。
从具有临时宪法意义的共同纲领,到我国第一部“五四宪法”,再到“八二宪法”的实施,及其本次修改宪法之前的四次修正;我国的宪法史就是一部随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这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宪法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关键时期进行的这次修宪,对于国家社会发展,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党心民心,团结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擘画了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此次修宪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特别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等写入宪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依据和深厚的民意基础,必将有力地推动和保障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有利于凝聚起全党全国全社会的法治共识,形成依法治国的强大合力,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制定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宪法的修改将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提供强大的宪法基础,从而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国家的法治统一,从根本上推动国家的法治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进一步提高宪法实施水平。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就我国宪法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举行的今年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轨道,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我们要把实施宪法摆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为保证宪法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制度保障,以宪法修改为契机,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时移世易,变法宜矣。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党和人民需要的宪法修改,必将凝聚起法治中国的伟力,掀起一个全民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新高潮。
经济日报社论: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境界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后,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此次宪法修改,在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由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提出建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形成议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高度凝聚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新修订的宪法,在总体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载入了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为推动全面依法治国迈向新境界、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作为国家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之重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治国理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根本法治保证作用。同时,作为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宪法也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
自2004年修改宪法至今,已过去十多年,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的、深刻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一系列重大政治论断,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据此,我国宪法作出相应的必要修改,载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确认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战略步骤、基本方略,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成为国家各项事业、各方面工作的活动准则;纳入一系列重大制度设计,包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写入宪法总纲、在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作出调整、赋予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条款、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等。这些适时适当的修改,既保持了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又充分体现了实践发展和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系列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必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中发挥其重大作用、展现其深远意义。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修改宪法,也是为了更好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的国家根本法作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行政首先要坚持依宪行政。”“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轨道,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充分展现了高度重视发挥宪法重要作用、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的法治思想,也为实施宪法、实现善治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们要把实施宪法摆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为保证宪法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制度保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们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把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要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同时,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营造良好氛围。
奉法者强则国强。今日之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处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今日之中国,尊崇宪法地位、维护宪法权威正在成为国家治理理念、社会共同信仰。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推进治理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解放军报社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实宪法保障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军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全军官兵坚决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坚决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事关全局的重大立法活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我们党紧跟形势发展、把握时代特征、立足“四个伟大”实践提出的,是着眼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审慎研拟的,是在凝聚集体智慧、体现人民意愿、取得高度共识基础上形成的,十分成熟,科学可行。这次宪法修改,从提出指导思想,到确立遵循原则;从集中各方智慧,到形成党内建议;从代表认真审议,到会议表决通过,始终贯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精神和原则,是我们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生动实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体现。
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改。4次宪法修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成果。实践证明,及时把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上升为国家宪法规定,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成功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等。这次宪法修改,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修改宪法是为了更好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的国家根本法作用。全军和武警部队要以这次通过宪法修正案为契机,按照走在前列的标准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宪法。要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宪法意识,掌握宪法知识,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全军官兵积极参与,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以宪法为总依据,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军、全面从严治军,坚持立法、执法、司法和法治宣传教育一体推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要推动宪法精神在军队全面贯彻落实,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人民日报: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
3月11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再一次见证历史: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通过修改宪法,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转化为国家意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宪法保障。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修改宪法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作用。
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愿,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和实践需要,宪法与时俱进,实施宪法也需要提高到更高水平。
“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意味着,各级党组织和国家机关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教育引导其对宪法法律保持敬畏之心,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权威,但宪法的实施也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体系支撑。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
徒法不足以自行,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宪法只有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更重要的是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深刻意识到宪法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从而成为维护宪法权威、自觉实施宪法的重要力量。
实践充分证明,宪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始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以此次宪法修改为契机,更加注重发挥宪法重要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最广泛的民意、凝聚起最磅礴的力量。